您现在的位置: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 > 心源性心脏病 > 正文 > 正文

儿童营养专委会ldquo儿童营养标准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3 21:59:02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委会主办、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承办的“儿童营养标准及规范”学术会议于年7月5日-7日在上海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妇幼领域从事儿童营养相关工作的近名同仁出席了开幕式。本次会议邀请了国际、国内具有丰富临床、研究及培训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介绍国际公认的“儿科营养支持标准”,并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行设计研发并已获得国家专利的“儿科营养管理”软件作为信息化载体,结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建设10年经验,培养儿童营养专业人才,将规范化的“儿童营养信息化管理”标准模式向全国推广,以提高全国儿童营养学科专业水平,并介绍儿童营养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洪莉主任主持,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到场致词,并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参加会议的还有儿童营养专委会副主委、常委、委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儿童营养相关工作的专家和临床工作人员等。

儿童营养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洪莉主持开幕式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江忠仪致词

江忠仪院长和专委会常委合影

大会现场座无虚席

大会第一阶段报告由专委会副主委付四毛、肖丽萍主持。

首先由儿童营养专委会洪莉主委做“儿科营养标准与规范联盟建设项目介绍”。洪莉教授指出了当前中国儿童营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儿童营养管理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并重点提出儿童营养专委会接下来的三项重点工作:推进儿童营养核心教材编写,搭建儿童营养标准规范与人才培养平台,启动儿童营养标准与规范联盟项目建设。洪莉主委的倡议得到了与会各级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积极响应,均在会后积极申请加入儿童营养标准与规范联盟建设,共同推进全国儿童营养学科的发展。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蒋竞雄教授介绍了“儿童肥胖干预策略和方法”,就儿童肥胖的原因和管理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

南京医院李晓南主任就“儿童营养不良的识别和管理”这一主题,探讨了儿童营养不良的形式、判别标准、具体检查、检验和营养调查的方法、干预措施包括膳食规划等,旨在唤起医务人员对于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视,并指出儿童营养不良需要综合干预。

洪莉主委和许培斌常委主持报告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余晓丹主任的演讲主题是“婴儿喂养困难”,详细介绍了其评估标准、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以及精准化干预措施等内容,并结合实践案例具体讲述了喂养困难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应用和注意事项等。

会议特别邀请克罗医院副院长、JPGN副主编IvaHojsak教授就“益生菌在功能性腹痛的应用”展开讨论,详细介绍了功能性腹痛的诊断标准、典型症状、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分级诊疗的优势、药物治疗和益生菌应用、以及临床科研方法,为广大医务工作的临床科研探索提供了思路。

大会现场提问

陈兰萍副主委和谢晓丽常委主持报告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菁主任在“早产儿喂养策略”的介绍中,系统阐释了早产儿喂养的重要性、当前的临床营养治疗遇到的主要矛盾、具体喂养方法以及常见的早产儿喂养问题,以轻松幽默的风格辩证地探讨了当下实际工作中早产儿喂养的问题和策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崔彦芹主任就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营养管理,现状、原因、评估标准、重要性和特殊性、营养支持时机等进行了介绍,并且和与会者分享交流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临床相关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洪莉主任介绍了“儿科血液肿瘤营养治疗”,系统讲述了血液肿瘤病患儿的营养不良高发原因、营养代谢特点、治疗指南介绍、常见问题、肠内营养支持策略等,为同行探索血液肿瘤患儿的营养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策略。

与会人员专心听讲

沈淳常委和卢琪常委主持报告会

首都医科医院高恒妙主任围绕最新循证指南介绍了“儿科危重症营养管理”这一专题,详细介绍了指南中的指导建议,并从实际工作中阐释了包括危重症患儿的营养状态、营养筛查和营养支持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钟微主任的报告主题是“小儿外科围术期快速康复(ERAS)”,系统介绍了ERAS的历史发展沿革、在儿科特别是儿外科的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内容,并期望未来能推出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ERAS的规范化指南。

上海交通大医院王莹主任讲述的主题是“小儿肠衰竭营养支持策略”,就小儿肠衰竭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症状、不同阶段的临床营养治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指出早期认识与适时合理外科干预和积极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晚上组织精彩的交流活动

刘光华常委、吕麟亚常委主持报告会

第二天的讲座依旧精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同辛教授的演讲是当下的一个热点营养问题——食物过敏,其报告的主题是“食物过敏发病机制,诊断与营养干预”,系统介绍了食物过敏的类型、发病机制、检测手段、阶段性治疗等内容。陈同辛教授同时也是版国际牛奶过敏指南iMAP指南的亚洲唯一参编者,该指南也对儿科医生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王秀敏主任的报告主题是“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及进展”,王教授详细介绍了遗传代谢病的分类及机制、常见症状和诊断思路、案例分析等内容,让遗传代谢病被更多医务人员所认识和熟悉。

医院副院长付四毛系统介绍了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从定义、分类、流行病、治疗等几个角度做了系统详细的阐释,对有关专业人员的日常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贾梅副主委、王念蓉常委主持报告会

上海交通大医院汤庆娅主任的报告主题是“围产期营养最新管理策略和实践”,从不同妊娠期和哺乳期DRIs和膳食指南解读、不同阶段的膳食配餐及其举例、目前存在的膳食营养问题及其矫正措施、妊娠期妇女肠内外营养支持简介等多个方面为听众介绍了围产期的营养管理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实际指导价值。

医院张婷主任以当前另一热门营养话题“肠道菌群”为出发点,从肠道微生态与人类健康、肠道微生态紊乱与疾病、儿童粪菌移植的实践与研究等内容深入介绍了“儿童粪菌移植到肠道微生态的思考”这一报告主题,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探索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师费俊、郑家琦介绍了“儿童特殊治疗食谱制作”。两位资深营养师对特殊疾病下制定食谱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等做了详尽介绍,并展示临床实例,让听者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充分理解。

林志斌、魏菊荣、周涛常委主持报告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冯一介绍了SCMC营养信息化管理系统。冯一副主任对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所使用的相关营养信息软件做了详细介绍,包括住院系统和正在进一步开发的门诊系统。现有的营养信息管理系统已获国家软件著作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潘莉雅医生介绍了如何利用信息化工具规范PN处方。通过对新旧营养支持指南对比,潘莉雅医生介绍了利用营养信息软件有效准确规范开具PN营养医嘱的方法,大大缩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医疗机构也开始进行这种信息化开具PN营养处方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刘云曼做了“儿童肥胖多中心研究及肥胖管理APP介绍”。营养师医院-社区-家庭(HCH)的营养管理模式,这种分级管理、三级联动、无缝衔接、双向流通的模式,让肥胖儿童获益匪浅。通过肥胖管理软件,大大改善了肥胖儿童及家庭的依从性问题,使儿童青少年减重管理更为规范有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赵卓琦介绍了先天性心脏病营养管理APP。结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营养不良的突出问题,营养师赵卓琦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和APP软件系统,对先心患儿进行术前术后长期营养支持和随访工作,为改善先心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又跨出了一大步。

沈南平常委、王世平常委主持报告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吴怡蓓介绍了儿科护理营养SOP。吴怡蓓护士长详细介绍了儿科护理营养SOP制定的流程和重要性,以及在临床实践中实施精益化管理的意义,对有效进行营养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护理工作进行临床科研提出了新思路。

医院邵小平主任报告题目是“肠内营养路径的选择与建立”。邵主任就肠内营养的路径选择、置管具体操作方法和如何维护管道使用等,结合她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做了详尽介绍,让在座的学员受益匪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悦玥介绍了“婴幼儿复杂先心围术期营养管理”。通过对先心营养状况的调查,CICU医护团队高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oxiked.com/xyxzb/555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