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锅里放水,水上面放个小盘子(选择深一点的),盘子上面放个有镂空的盘子盛鸭肉(像蒸包子的那种,一般买电饭煲就有配),然后慢慢炖,期间要注意水别烧干了~~~这样鸭肉溢出来的汤就直接滴在第二个盘子里了,很方便。
闽南溢鸭汤是一例很特色的靓汤,尤其对大病初愈或是在坐月子,吃肉喝汤没胃口,不防可以试试,一只鸭子的所有精华都在这碗汤里了,再也不用看着一大锅汤肉发愁!(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是闽南人,应该对上面这道美味不太陌生吧?但这一碗汤真的能浓缩整只鸭的“精华”吗?为什么我在上门诊时,遇到一些家里条件很好,经常给小孩喝溢鸭汤,小孩却被诊断“营养不良”呢?
下面,我们先谈谈“美味”是如何来的?首先认识下一种叫“味蕾”的东西:
味蕾就是味觉感受器。在舌头表面,密集着许多小的突起。这些小突起形同乳头,医学上称为“舌乳头”。在每个舌乳头上面,有长着像花蕾一样的东西,在儿童时期,味蕾分布较为广泛,而老年人的味蕾则因萎缩而减少。人吃东西能品尝出酸、甜、苦、咸等味道,是因为舌头上有味蕾。正常成年人约有一万多个味蕾,绝大多数分布在舌头背面,尤其是舌尖部分和舌侧面,舌头腹面,以及口腔的腭、咽等部位也有少量的味蕾。人吃东西时,通过咀嚼及舌、唾液的搅拌,味蕾受到不同味物质的刺激,将信息由味神经传送到大脑味觉中枢,便产生味觉,品尝出饭菜的滋味。每个味蕾有大约50个味觉细胞。味蕾一般只需要10天到2周便会自我更新一次。但是,任何引起发炎的因素如感染或者辛辣厚味的食物食用过多会损害味蕾,影响它们的更新,减弱它们的敏感性。
其次,我们再来认识下“味精”。
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味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谷氨酸钠。味精于年被日本味之素(味の素)公司所发现并申请专利。纯的味精外观为一种白色晶体状粉末。当味精溶于水(或唾液)时,它会迅速电离为自由的钠离子和谷氨酸盐离子(谷氨酸盐离子是谷氨酸的阴离子,谷氨酸则是一种天然氨基酸)。如果在℃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焦谷氨酸钠没有鲜味,会使味精鲜味丧失。
谷氨酸是一种普遍的氨基酸:人体自产谷氨酸,它主要以络合状态存在于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带、西红柿、坚果、豆类、肉类,以及大多数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态存在;并且只有这种自由形态的谷氨酸盐能够增强食物的鲜味。西红柿、发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发酵或水解蛋白质产品(如酱油或豆酱)所能带来的调味作用中,部分归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味精通过刺激舌头味蕾上特定的味觉受体,比如说胺基酸受体T1R1/T1R3、味精或谷氨酸受体,如:代谢性谷氨酸受体(mGluR4和mGluR1)以带给人味觉感受。这种味觉就是人们熟知的五味中的鲜味。味精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富含营养,那么,它到底是怎么产生鲜味的呢?原来,人的味觉器官当中,有一个专门的氨基酸受体。我们知道,味精叫做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盐,当它被用于菜肴而被人们食用的时候,就会刺激位于我们舌部味蕾上的氨基酸受体,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到可口的鲜味了。我们都知道蔬菜当中富含多种纤维素,非常有营养,但是还有很多人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甚至有人没有肉连饭都吃不下去,时间长了就会造成厌食和偏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肉中富含谷氨酸,味道较重,而蔬菜就比较素淡,所以,肉吃多了,谁愿意再去吃淡而无味的蔬菜呢。因此,我们在炒菜的时候,稍微放一些味精,就可以使蔬菜的味道更好,使人们更愿意吃它,从而抑制厌食症与偏食症的发生。
最后,说说溢鸭汤的主要成份:
鸭肉通过长时间的隔水蒸,肉中的水分和以「自由」形态存在的谷氨酸就析出成了溢鸭汤,当然,还有部分肉中的盐份和脂肪。这一碗貌似浓缩的“精华”论营养价值,其实和味精冲水差别不太大,但为什么许多人却趋之若鹜呢?因为它喝起来甜啊!其实不是“甜”而是“鲜”,而被蒸过的肉吃起来则味同嚼蜡,人们就认为它没有营养被遗弃,真是暴殄天物了!
了解以上这些常识后,我们言归正传,说说经常吃溢鸭汤的小儿为何会出现营养不良。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的味觉就在一天天的进步着,胎儿第二个月时嘴巴开始发育,在妈妈肚子里4个月时,胎儿舌头上的味蕾已发育完全,能够津津有味地品尝羊水了。在7-8个月时味觉的神经束已髓鞘化,故出生时味觉已发育完善,神奇的宝宝味觉发育就这样悄然进步着。 实验证实,婴儿在出生的第2天就具有味觉的能力了,1个月以内就能够辨别香、甜、柠檬汁和奎宁等不同的味道。当把甜的液体放到婴儿嘴里时,则表现出很轻松愉快的表情,并满意的吸吮起来,但对咸、酸或苦味液体则作出皱鼻子、噘嘴和不规则的呼吸等拒绝性的反应。 0-3岁婴幼儿味觉发育里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特别是舌尖和舌的周围。要使宝贝的味觉得到良好的发育,应该特别重视宝贝断奶期的味觉体验。要获得食物的美感,就要注意保护舌头味觉的机能不受损害。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少吃过于粗糙的食物。过酸过甜和辣味过鲜也容易造成味蕾的损伤,使人产生舌体麻木。 宝宝味觉发育关键期 宝贝的味觉、嗅觉在6个月到1岁这一阶段最灵敏,因此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贝通过品尝各种食物,可促进对很多食物味觉、嗅觉及口感的形成和发育,也是宝贝从流食——半流食——固体食物的适应过程。如果在这个感受性较强的时期,宝贝有了对各种食物的品尝体验,他会拥有广泛的味觉,以后就乐于接受各种食物。假如我们给他的食物比较单一,宝贝的味觉发育就可能不够发达,尤其是以后接受食物的范围也会比较狭窄,而且不那么愿意接受他从未体验过的食品及其味道。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婴儿就以一种对味道的偏爱与养育者进行沟通。家长不应以大人的喜好或标准为孩子选择和制作食物。否则,容易形成过重口味,不利于孩子长大后的健康。婴幼儿是味蕾发育和口味偏爱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从小体会并享受各种食物的原味,对其一生健康都会产生深远影响。而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按成人的想法制作儿童膳食,刻意追求食物美味,在制作食物时,习惯性地加了许多调味品(包括溢鸭汤这类伪营养汤)。久而久之,孩子不喜欢原味食物,认为原味就是淡而无味。
这就是吃多了溢鸭汤的孩子容易出现挑食、偏食、厌食,继而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啦!
记得看过一句广告词:刺激你的味蕾,唤醒你的胃!但对于宝宝,我还是得强调,别太刺激他们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