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疫苗接种方案
为科学、有序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01版)有关规范要求,结合我区实际,针对在用免疫规划疫苗和已纳入招标采购目录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制定本方案。01
第一部分一般原则
一、接种年龄(一)接种起始年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年龄。(二)儿童年龄达到相应剂次疫苗的接种年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4小时内完成。.卡介苗:小于3月龄完成。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腮风疫苗第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剂:小于1月龄完成。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剂:小于18月龄完成。5.麻腮风疫苗第剂、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小于4月龄完成。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剂:小于3周岁完成。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小于4周岁完成。8.脊灰疫苗第4剂:小于5周岁完成。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小于7周岁完成。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二、接种要求免疫规划疫苗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01年版)》推荐的年(月)龄完成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按照原卫生部年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我区在出血热流行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本接种方案或国家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及疫苗说明书实施接种;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按照其接种方案执行。三、接种部位疫苗接种途径通常为口服、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具体见第二部分“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注射部位通常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处和大腿前外侧中部。当多种疫苗同时注射接种(包括肌内、皮下和皮内注射)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卡介苗选择上臂。四、同时接种原则(一)不同疫苗同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严禁将两种或多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二)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三)不同疫苗接种间隔: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应间隔≥8天进行接种。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灭活疫苗和口服类减毒活疫苗,如果与其他灭活疫苗、注射或口服类减毒活疫苗未同时接种,对接种间隔不做限制。五、补种通用原则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小于18周岁人群,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一)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二)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三)原则上建议使用同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同品种、同规格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同种疫苗完成接种程序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四)具体补种建议详见第二部分“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中各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六、流行季节疫苗接种建议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全年(包括流行季节)开展常规接种,或根据需要开展补充免疫和应急接种。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建议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01年版)》执行。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暂不予接种减毒活疫苗。八、优先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原则如果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发生冲突时,应优先保证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或者受种方自主选择的可替代相应免疫规划疫苗的非免疫规划疫苗。特殊情况下,应优先接种预防紧急疾病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如人用狂犬病疫苗或其他需紧急接种的疫苗)。九、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按照自愿的原则受种方可选择接种含免疫规划疫苗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可视为同效替代,按疫苗说明书或本接种方案完成全程接种后可视为完成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同一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同品种、同规格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不得替代对应的免疫规划疫苗。十、其他注意事项(一)本接种方案与国家新出台的关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指导原则如有冲突,按照国家新出台的相关规定执行;如有新增疫苗纳入我区免疫规划,按照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我区非免疫规划疫苗招标采购目录新增疫苗或疫苗说明书有变更,按其疫苗说明书执行。(二)接种单位工作人员应掌握疫苗说明书中有关禁忌症、慎用症和注意事项,做好预检、询问和告知,避免接种差错事故。(三)本接种方案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要求执行。0
第二部分疫苗的使用说明
一、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按"0-1-6个月”程序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4小时内接种,第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接种途径:肌内注射。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10μg,无论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②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或0μg,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0μg的HepB。(二)其他事项。1.在医院分挽医院接种第1剂HepB,由辖区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医院分挽的新生儿由辖区接种单位全程接种HepB。.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内注射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HepB。HepB、HBIG和卡介苗(BCG)可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3.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HepB;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HepB,并在婴儿满1月龄、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HepB接种。4.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HepB。5.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接种最后一剂HepB后1-个月进行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阴性或小于lOmIU/ml,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HepB。(三)补种原则。1.若出生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3.第剂与第1剂间隔应不小于8天,第3剂与第剂间隔应不小于60天,第3剂与第1剂间隔不小4个月。二、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卡介苗,BCG)(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接种途径:皮内注射。3.接种剂量:0.1ml。(二)其他事项。1.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早产儿胎龄大于31孕周且医学评估稳定后,可以接种BCG。胎龄小于或等于31孕周的早产儿,医学评估稳定后可在出院前接种。3.与免疫球蛋白接种间隔不做特别限制。(三)补种原则。1.未接种BCG的小于3月龄儿童可直接补种。.3月龄-3岁儿童对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或卡介菌蛋白衍生物(BCG-PPD)试验阴性者,应予补种。3.大于或等于4岁儿童不予补种。4.已接种BCG的儿童,即使卡痕未形成也不再予以补种。三、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IPV)、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其中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IPV,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bOPV。.接种途径:IPV:肌内注射。bOPV:口服。3.接种剂量:IPV:0.5ml。bOPV:糖丸剂型每次l粒;液体剂型每次滴(约0.1ml)。(二)其他事项。1.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IPV或含IPV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如儿童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剂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种,则4岁无需再接种bOPV。.以下人群建议按照说明书全程使用IPV:原发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HIV感染、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三)补种原则。1.小于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大于或等于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补种时遵循先IPV后bOPV的原则。两剂次间隔不小于8天。对于补种后满4剂次脊灰疫苗接种的儿童,可视为完成脊灰疫苗全程免疫。.既往已有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的迟种、漏种儿童,用b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既往无tOPV免疫史的儿童,年10月1日(早于该时间已实施剂IPV免疫程序的地区,可根据具体实施日期确定)之前出生的补齐1剂IPV,年10月1日之后出生的补齐剂IPV。四、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5剂次,其中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DTaP,6周岁接种1剂DT。.接种途径:肌内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1.如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含百白破疫苗成分的其他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DTaP接种。.根据接种时的年龄选择疫苗种类,3月龄-5周岁使用DTaP,6-11周岁使用儿童型DT。(三)补种原则。1.3月龄-5周岁未完成DTaP规定剂次的儿童,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前3剂每剂间隔不小于8天,第4剂与第3剂间隔不小于6个月。.大于或等于6周岁儿童补种参考以下原则:(1)接种DTaP和DT累计小于3剂的,用DT补齐3剂,第剂与第1剂间隔1-月,第3剂与第剂间隔6-1个月。()DTaP和DT累计大于或等于3剂的,若已接种至少1剂DT,则无需补种;若仅接种了3剂DTaP,则接种l剂DT,DT与第3剂DTaP间隔不小于6个月;若接种了4剂DTaP,但满7周岁时未接种DT,则补种l剂DT,DT与第4剂DTaP间隔不小于1个月。五、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1.如需接种包括MMR在内多种疫苗,但无法同时完成接种时,应优先接种MMR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MMR,接种MMR后周内避免使用免疫球蛋白。3.当针对麻疹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可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考虑对疫情波及范围内的6-7月龄儿童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但不计入常规免疫剂次。(三)补种原则。1.自00年6月1日起,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儿童未按程序完成剂MMR接种的,使用MMR补齐。.年扩免后至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应至少接种剂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和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对不足上述剂次者,使用MMR补齐。3.年扩免前出生的小于18周岁人群,如未完成剂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接种,使用MMR补齐。4.如果需补种两剂MMR,接种间隔应不小于8天。六、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剂次。8月龄、周岁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1.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居民迁居我区后,建议接种1剂JE-L。.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JE-L。(三)补种原则。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JE-L进行补种,应补齐剂,接种间隔不小于1个月。七、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剂,间隔7-10天;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肌内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1个月接种JE-I。(三)补种原则。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JE-I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不小于3年。八、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V-AC)(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l.接种对象及剂次:MPSV-A接种剂次,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MPSV-AC接种剂次,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1.两剂次MPSV-A间隔不小于3个月。.第1剂MPSV-AC与第剂MPSV-A,间隔不小于1个月。3.两剂次MPSV-AC间隔不小于3年,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4.当针对流脑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应根据引起疫情的菌群和流行病学特征,选择相应种类流脑疫苗。5.对于小4月龄儿童,如已按流脑结合疫苗说明书接种了规定的剂次,可视为完成MPSV-A接种剂次。6.如儿童3周岁和6周岁时已接种含A群和C群流脑疫苗成分的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MPSV-AC接种。(三)补种原则。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的适龄儿童,如未接种流脑疫苗或未完成规定剂次,根据补种时的年龄选择流脑疫苗的种类:1.小于4月龄儿童补齐MPSV-A剂次。大于或等于4月龄儿童不再补种或接种MPSV-A,仍需完成两剂次MPSV-AC。.大于或等于4月龄儿童如未接种过MPSV-A,可在3周岁前尽早接种MPSV-AC;如已接种过1剂次MPSV-A,间隔不小于3个月尽早接种MPSV-AC。3.补种剂次间隔参照本疫苗其他事项要求执行。九、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18月龄接种1剂。.接种途径:皮下注射。3.接种剂量:0.5ml或1.0ml,按照相应疫苗说明书使用。(二)其他事项。1.如果接种剂次及以上含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成分的疫苗,可视为完成甲肝疫苗免疫程序。.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HepA-L。(三)补种原则。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甲肝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HepA-L进行补种,补种1剂HepA-L。十、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共接种剂次,18月龄和4月龄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肌内注射。3.接种剂量:0.5ml。(二)其他事项。如果接种剂次及以上含HepA-I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HepA-I免疫程序。(三)补种原则。1.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甲肝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HepA-I进行补种,应补齐剂HepA-I,接种间隔不小于6个月。.如已接种过1剂次HepA-I,但无条件接种第剂HepA-I时,可接种1剂HepA-L完成补种,间隔不小于6个月。十一、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一)疫苗种类。。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二)接种程序。接种对象为16-60周岁的重点地区人群。基础免疫为剂次,于0(第1天、当天)、14天(第15天)各接种1剂次疫苗,基础免疫后1年应加强免疫1剂次。接种剂量为l1.0ml,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3
第三部分常见特殊健康状态儿童接种一、早产儿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和/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g)如医学评估稳定并且处千持续恢复状态(无需持续治疗的严重感染、代谢性疾病、急性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和呼吸道疾病),按照出生后实际月龄接种疫苗。卡介苗接种详见第二部分“每种疫苗的使用说明”。二、过敏。所谓“过敏性体质”不是疫苗接种禁忌。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禁忌继续接种同种疫苗。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对于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HIV感染状况分3种:(1)HIV感染儿童;()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3)HIV未感染儿童。由医疗机构出具儿童是否为HIV感染、是否出现症状、或是否有免疫抑制的诊断。HIV感染母亲所生小于18月龄婴儿在接种前不必进行HIV抗体筛查,按HIV感染状况不详儿童进行接种。(一)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在出生后暂缓接种卡介苗,当确认儿童未感染HIV后再予以补种;当确认儿童HIV感染,不予接种卡介苗。(二)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如经医疗机构诊断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或免疫抑制症状,不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如无艾滋病相关症状,可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三)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和白破疫苗等。(四)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除非已明确未感染HIV,否则不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店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可按照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五)非HIV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接种疫苗前无需常规开展HIV筛查。如果有其他暴露风险,确诊为HIV感染的,后续疫苗接种按照附表中HIV感染儿童的接种建议。对不同HIV感染状况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建议见附表。四、免疫功能异常。除HIV感染者外的其他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全身免疫抑制治疗者,可以接种灭活疫苗,原则上不予接种减毒活疫苗(补体缺陷患者除外)。五、其他特殊健康状况。下述常见疾病不作为疫苗接种禁忌: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单纯性热性惊厥史,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病情稳定的脑疾病、肝脏疾病、常见先天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和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对于其他特殊健康状况儿童,如无明确证据表明接种疫苗存在安全风险,原则上可按照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04
第四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
一、乙肝疫苗(一)疫苗种类。10、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汉逊酵母),10、0、6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酿酒酵母),10、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HepB)(CHO),60μgHepB(酵母)。(二)接种对象。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是乙肝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侣者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三)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应优先使用同一厂家的乙肝疫苗。但在特殊情况下无法用同一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者,可使用其他厂家、不同种类的乙肝疫苗进行替代,完成后续剂次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免疫应答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换用其他表达体系乙肝疫苗或其它剂型乙肝疫苗,接种程序参考相应疫苗的疫苗说明书。1.10μgHepB(酵母),适用于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下列人员:新生儿,特别是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者;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接种3剂次,0、1、6月各1剂次,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μgHepB(酵母),接种对象为≧16周岁乙肝易感者。接种3剂次,0、1、6月各1剂次,接种剂量为0.5ml或1.0ml(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3.60μgHepB(酵母),其免疫对象为对HepB常规免疫无应答的≧16周岁乙肝易感者,接种1剂次,接种剂量为1.0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重点推荐完成HepB全程接种后低应答或无应答的人群。4.10、0μgHepB(CHO),适用于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是下列人员:新生儿,特别是母亲为HBsAg、HBeAg阳性者;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接种3剂次,0、1、6月各1剂次,接种剂量为1.0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二、脊髓灰质炎疫苗(一)疫苗种类。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IPV)、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Salk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二)接种程序。1.用于月龄(含月龄)以上的婴幼儿。在、3、4月龄进行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内注射。.DTaP-IPV/Hib:适用于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在、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3剂次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为0.5ml,推荐大腿前外侧(中间三分之一处)肌内注射。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接种。3.替代原则。适用于月龄及以上的婴幼儿,在、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3剂次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剂量为0.5ml,推荐大腿前外侧(中间三分之一处)肌内注射。三、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一)疫苗种类。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二)接种程序。DTaP,3、4、5月龄和18-4月龄各接种1剂次。接种剂量为1.0ml,肌内注射。(三)替代原则。DTaP-Hib可替代DTaP,3、4、5月龄和18-4月龄各接种1剂次。四、破伤风疫苗(一)疫苗种类。吸附破伤风疫苗(TT)。(二)接种对象及程序。接种对象主要是发生创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妊娠期妇女接种该疫苗可预防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接种程序按疫苗说明书执行,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五、含麻疹、风疹、腮腺炎成分的疫苗(一)疫苗种类。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二)接种程序。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见免疫规划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MM)、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m)具体接种按照说明书执行,一般为8月龄以上,接种剂量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六、乙脑疫苗(一)疫苗种类。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L)、乙型脑炎灭活疫苗(JE-1)。(二)接种程序。JE-L接种见免疫规划疫苗;JE-I可基础免疫应注射剂次,初免后第7天注射第剂次,基础免疫后1个月至1年内加强免疫1次。可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在基础免疫后的3-4年再加强1次。(三)替代原则。JE-I:用于8月龄-10周岁儿童,需接种4剂次,基础免疫注射剂次,首剂次接种后间隔7-10天注射第剂次,加强免疫剂次:周岁和6周岁各1剂次,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七、含流脑成分疫苗(一)疫苗种类。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C)、ACYW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SV-ACWY)、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PCV-AC)、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MPCV-AC/Hib)。(二)接种程序。MPSV-A和MPSV-AC接种见免疫规划疫苗;MPCV-AC,MPCV-AC/Hib和MPSV-ACWY见下面替代原则。(三)替代原则。1.MPCV-AC:可替代MPSV-A,6月龄开始接种剂次,或3月龄开始接种3剂次(见疫苗说明书),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内注射。可替代MPSV-AC,按疫苗说明书执行。.MPCV-AC/Hib:可替代MPSV-A,-5月龄接种3剂次,6-11月龄接种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可替代MPSV-AC,按疫苗说明书执行。3.MPSV-ACWY:可替代MPSV-AC,周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高危人群使用,初次免疫3年后再次接种。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八、甲肝疫苗(一)疫苗种类。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甲型肝炎灭活疫苗(HepA-1)、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B)。(二)接种程序。HepA-L接种见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型HepA-I接种对象1岁及以上甲肝易感人群,接种剂次,基础免疫1剂次,加强免疫在基础后6-1个月后进行,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成人型HepA-I:接种对象为≧16周岁成人,免疫程序和儿童型HepA-I一致,接种剂量为1.0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型HepAB:适用1-15周岁人群甲肝和乙肝的预防,不得用于新生儿基础免疫接种,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成人型HepAB:适用于16岁及以上无免疫力和有感染甲肝及乙肝危险者甲肝和乙肝的预防,接种剂量为1.0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三)替代原则。HepA-I:接种剂次,间隔6-1个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可替代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九、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一)疫苗种类。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Vero细胞)。(二)接种程序。接种对象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的居民及进入该地区的人员,主要对象为16-60周岁的高危人群。基础免疫为剂次,于0(第1天、当天)、14天(第15天)各接种1剂次疫苗,基础免疫后1年应加强免疫1剂次。接种剂量为l.0ml,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十、水痘疫苗(一)疫苗种类。水痘减毒活疫苗(VarV)。(二)接种程序。需接种剂次。1月龄-1周岁儿童:在1-18月龄可接种第1剂次,建议满1月龄时接种。第剂次在满4周岁接种,应在6周岁内前完成。18月龄以上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应尽早接种第1剂次水痘疫苗,并在满4周岁后接种第剂次(与前1剂次间隔至少3个月);已经接种过1剂次的4-1岁儿童,应尽早接种第剂,与前1剂间隔至少3个月。13周岁及以上人群:建议第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在8周以上(最短间隔至少4周)。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十一、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一)疫苗种类。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Hib疫苗)、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Hib)、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MPCV-AC/Hib)。(二)接种程序。不同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不同规格含Hib成分疫苗适用的年龄范围、接种程序不同,应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接种。十二、戊肝疫苗(一)疫苗种类。重组戊型肝炎疫苗(HepE)。(二)接种程序。适用于≧16周岁易感人群的接种。推荐用于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或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接种3剂次,免疫程序按0,1,6月接种方案进行。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十三、流感疫苗(一)疫苗种类。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其中IIV3有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裂解疫苗包括0.5ml和0.5ml两种规格,亚单位疫苗和IIV4疫苗,只有0.5ml一种规格;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只有复溶后0.ml一种规格。(二)接种程序。IIV3:0.5ml规格裂解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35月龄儿童,按照疫苗说明书接种1或剂次,接种剂量参考疫苗说明书,肌内注射。0.5ml规格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接种对象为36月龄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1剂次,肌内注射(亚单位疫苗为肌内或深度皮下注射)。IIV4:接种对象为36月龄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程序为1剂次,肌内注射。冻干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3(36月龄)-17岁人群,接种程序为1剂次,鼻喷接种。十四、肺炎疫苗(一)疫苗种类。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3)、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其中PCV13分为进口和国产两种,接种对象和接种程序略有不同。(二)接种程序。1.PPV3:推荐用于周岁及周岁以上易感人群以预防肺炎球菌性肺炎和相应血清型引起的系统性肺炎球菌感染。接种1剂次。一般无需再免,易感人群或体内抗体滴度显著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肾衰或器官移植者)若需再免,应距前一次接种5年后再接种一次。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或皮下注射。.PCV13(进口):接种对象为6周-15月龄婴幼儿,原则上要求在6月龄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每剂次间隔4-8周),1-15月龄加强免疫1剂次。接种剂量参考疫苗说明书,肌内注射,首选部位婴儿为大腿前外侧(股外侧肌),幼儿为上臂三角肌。3.PCV13(国产):接种对象为6周-5岁婴幼儿和儿童。-6月龄(最小满6周龄)婴儿:共接种4剂。首剂在月龄(最小满6周龄)接种,基础免疫接种3剂,每剂次接种间隔个月;于1-15月龄时加强接种第4剂。首剂在3月龄接种,基础免疫接种3剂,每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于1-15月龄时加强接种第4剂。7-11月龄婴儿:基础免疫接种剂,接种间隔至少个月;于1月龄以后加强接种1剂(第3剂),与第剂接种至少间隔个月。1-3月龄幼儿:接种剂,接种间隔至少个月。-5岁儿童:接种1剂。接种剂量参考疫苗说明书,肌内注射,首选部位婴儿为大腿前外侧(股外侧肌),幼儿及儿童为上臂三角肌。十五、狂犬病疫苗(一)疫苗种类。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地鼠肾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二)接种程序。1.暴露后免疫:被狂犬、疑似狂犬、其他疑似疯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触粘膜者,II级暴露及III级暴露者,根据疫苗种类的不同,接种程序分为4针法(首次就诊接种针次,第7和第1天各接种1针次)和5针法(第0、3、7、14、8天各接种1针次),5针法和4针法原则上不得相互混用。首次III级暴露者和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II级暴露者,在接种狂犬疫苗的同时,需接种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如以前全程规范接种过狂犬苗(细胞培养疫苗)者,此次暴露可以不需要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暴露前免疫:从事狂犬病防治、犬类饲养管理、野外作业及家中豢养宠物等有可能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基础免疫程序:0、7、1(或8)天3剂次免疫。第二年接种1剂次,以后每隔五年加强1剂次。3.再次暴露免疫:对于发生再次暴露者,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对于既往有全程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苗)接种史的再次暴露者,不需要进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于上臂三角肌注射;岁以下儿童于大腿前外侧肌注射,禁止在臀部肌内注射。接种剂量见疫苗说明书。十六、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一)疫苗种类。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二)接种程序。1.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免疫对象为月龄-3周岁的婴幼儿,每年口服1剂次,剂量为3.0mlo.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对象为6周至3周龄婴儿。6-1周龄时开始口服第1剂次,每剂次接种间隔4-10周;第3剂次接种不应晩于3周龄。接种剂量为.0ml,口服。十七、霍乱疫苗(一)疫苗种类。口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WC-rBS),可分为成人型及儿童型。(二)接种程序。免疫对象为周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和有接触或传播危险的成人。免疫程序:0、7、8天口服1次,每次1粒,共3粒。接受过该品全程免疫的人员,可根据疫情在流行季节前加强1次。十八、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一)疫苗种类。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二)接种程序。1.EV71灭活疫苗(Vero细胞)适用于6月龄至3周岁易感者。接种剂次,第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剂量为0.5ml,大腿前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EV71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适用于6月龄至5周岁易感者。接种剂次,第剂次与第1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十九、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一)疫苗种类。进口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吸附疫苗(双价HPV疫苗)、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四价HPV疫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九价HPV疫苗),国产双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大肠杆菌)。(二)接种程序。进口双价HPV疫苗:适用于9-45周岁女性接种,免疫程序为0、1、6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进口四价HPV疫苗:适用于9-45周岁女性接种,免疫程序为0、、6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进口九价HPV疫苗:适用于16-6周岁女性接种,免疫程序为0、、6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国产双价HPV疫苗:适用于9-14周岁女性接种,免疫程序为0、6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15-45免疫程序为0、1、6月。接种剂量为0.5ml,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二十、森林脑炎疫苗(一)疫苗种类。森林脑炎灭活疫苗。(二)接种程序。接种对象为在有森林脑炎发生地区居住的及进入该地区的8周岁以上人员。基础免疫为剂次,于0、14天各注射1剂次,以后可在每年流行季节前加强免疫1剂次。接种剂量为1.0ml,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二十一、黄热病疫苗(一)疫苗种类。黄热减毒活疫苗。(二)接种程序。按标示量复溶后每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具体接种方法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二十二、伤寒疫苗(一)疫苗种类。伤寒Vi多糖疫苗。(二)接种程序。每瓶5ml(10次人用剂量)、每瓶lml(次人用剂量)、每瓶0.5ml(1次人用剂量)。每1次人用剂量0.5ml具体接种方法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二十三、炭疽疫苗(一)疫苗种类。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二)接种程序。接种对象为炭疽常发地区人群,皮毛加工与制革个人,放牧员以及其他与牲畜密切接触者。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接种。用消毒注射器吸取疫苗,在接种部位滴滴,间隔3-4cm,划痕时用手将皮肤绷紧,用消毒划痕针在每滴疫苗处作“井”字划痕,每条痕长约1-1.5cm,划破表皮以出现间断小血点为度。用同一划痕针反复涂压,使疫苗充分进入划痕处。接种后局部至少应裸露5-10分钟,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接种后4小时划痕部位无任何反应者应重新接种。附件:1.内蒙古自治区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表.内蒙古自治区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方案原文及附件。学好用好民法典
()第九章??买卖合同第五百九十五条??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第五百九十六条??买卖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标的物的名称、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第五百九十七条??因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的,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或者限制转让的标的物,依照其规定。快乐的校园生活~
来源/健康内蒙古官微编辑/杨梦珂校审/武泽坤大家都在看■乌达区发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五一期间,乌海气温最高30℃!■又发生!乌海一小区车辆被砸!投稿邮箱whsrmt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