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孢子菌肺炎,即PCP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年VanderMeer首次报告了由其引起的人体感染。虫体通常寄生在肺泡内,成簇粘附于肺泡上皮上,在健康宿主体内并不引起症状,对于那些免疫缺陷的患者、虚弱的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则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即肺孢子菌肺炎(PCP)。起初认为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是由卡氏肺孢子虫(也称卡氏肺囊虫)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是一种原虫病;随科学的发展,年起从分子水平证实肺孢子菌属于真菌属,而非原虫。
80年代以来发现PCP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50%左右的AIDS病人会出现PCP,也是艾滋病病人重要的致死原因。虽然由于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PCP在艾滋病病人中发病率在下降,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化疗的普及、脏器移植和自身免疫抑制剂的增多,PCP的发病有所增加。PCP也是AIDS病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肺孢子菌肺炎起病急,有发热、干咳、气促、心动过速、鼻翼扇动、紫绀,可有胸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数日内死亡。病人体温可正常或低热,少数在38.5℃~39℃。体格检查肺部阳性体征少,或可闻及少量散在的干湿罗音,体征与疾病症状的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比例,此为该病的典型临床特点。X线检查往往在起病1周以后出现双侧间质弥漫性网格状、条索状或斑点颗粒状阴影,自肺门向外扩散,以后可融合成结节或云雾状,或有空洞形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原发病有关,正常或稍高,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气分析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常在60mmHg以下,动脉血CO2分压正常或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可有呼吸性碱中毒,晚期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肺总气量、肺活量均减少,肺弥散功能减退。AIDS者肺功能损害更明显。未经治疗%死于呼吸衰竭或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如CMV感染、结核病、真菌感染或弓形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