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会患消化性溃疡吗?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有,而且还不少,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约占10%。它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尤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由于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儿童消化性溃疡的表现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爸爸妈妈要警惕噢!
黄小新(化名),男孩子,10岁,体重20kg,体型瘦小。1年前开始反复出现上腹痛,每次都疼痛难忍,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都不规律,发作时和间歇时判若两人。平时喜欢进食辛辣或生冷刺激性饮食,医院多次就诊,都按照“胃炎”治疗,但症状时好时坏,3天前疼痛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出食入物。
听亲友介绍,来到广东医科医院(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小儿消化专科就诊。无痛胃镜显示:1.复合性溃疡、2.胃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经过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症状消失,胃口好了,体重也逐渐增加。
不同个体,表现有异年龄不同的小孩,溃疡病的表现各不相同。
新生儿(出生至满28天)多为突发呕血、排血便或黑便、肚子胀气;有些小宝宝同时有哭闹不安,或者不吃奶;另一些则不哭不闹,表现得特别“乖”。
婴幼儿(2个月至3岁)发病可急可缓,急性起病的宝宝多与新生儿表现相似;慢性起病的宝宝会有不规则的肚子痛,间歇发作,每次疼痛时间不定,并与进食关系不明确。除此之外,还可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时间长者会影响小孩的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学龄前儿童(3~6岁)主要表现为肚子痛,疼痛轻重不一,多位于肚脐以上,但有些小孩不能指出疼痛的位置,大多和进食关系不明显;部分小孩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严重者可出现吐血、排血便或黑便。
学龄期儿童(7岁至青春期)随着年龄递增,表现渐与成人相似,如出现反复发作肚脐上或肚脐周围的疼痛,有时会有夜间痛;部分儿童有周期性、季节性、与进食有关的疼痛,但不如大人明显;还有的儿童则伴有呕吐、反酸水、打嗝;有些儿童由于患病时间较长,又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因而导致营养不良、慢性贫血,影响生长发育和正常的学习。
近年来胃镜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多数患儿得到早期治疗,由消化性溃疡引起出血的严重情况已逐渐减少。
深探根,广求因小孩患消化性溃疡与多种因素有关,是黏膜攻击因子(胃酸、胆盐等)与防御因子(黏膜屏障等)失衡的结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还与遗传因素相关,父母如果有消化性溃疡,小孩患溃疡病的机会比无溃疡病家族史的小孩大两倍。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O型血型者居多,胃溃疡患者则是A型血型者较多。
此病还与个人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和精神状况相关,如喝浓茶、咖啡、含碳酸氢盐的饮料(如汽水);过硬、过酸、过甜以及辛辣的食物也都会损伤胃黏膜,促进溃疡的发生;紧张、焦虑、忧郁等精神因素会诱发溃疡病的发生;有些药物如常用的退热药(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和激素,均可导致胃黏膜的损害。
现已证明幽门螺杆菌是溃疡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目前推断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口—口”或“粪—口”传播。因此,家中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最好能有自己的专用餐具,并与家人分开进食,同时注意餐具和茶具的消毒。
倘若有家人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家人一同检查,同时治疗,以防止“胃病”互相传播。
方法也简单,只需做个呼气试验即可
胃镜检查,明察秋毫诊断儿童消化性溃疡病并不难。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表现,尤其是肚子痛,请不要掉以轻心,医院小儿消化专科就诊,以免延误诊治而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最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无痛胃镜检查,既可直接观察胃和十二指肠是否有溃疡,还可取黏膜组织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如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可对急性出血者进行止血治疗。无痛胃镜检查不会带给小孩不适感。
积极治疗,为时未晚与成人相比,小儿溃疡病一般病程短、病变程度轻、并发症较少,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溃疡病的治疗有多方面:饮食上,应避免油炸、过甜、过硬、酸辣的食物,不宜喝冷饮、浓茶、咖啡及产气多的饮料,应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要防止小儿偏食。生活上应有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等。
另外,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病患儿,要行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目前治疗方案较多,常用的药物有制酸剂、铋剂和抗生素,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法要根据患儿的情况综合考虑,选择一种高效、经济、副作用小及患儿易接受的治疗方案。
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病治疗,可选用制酸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疗程约4~8周,经过正规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是可以痊愈的。
小儿消化系统有别于成人,相关疾病容易误诊、漏诊,随着小儿消化内镜技术开展,对于诊治小儿消化道疾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小儿消化专科门诊时间:
每周一、五上午9:00-12:00小儿消化内镜诊疗时间:
周一、三、五下午,周二、四上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