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 > 间歇性心脏病 > 正文 > 正文

重庆版梵高来了3位特殊少年办抽象画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7/7 14:42:51

在特殊教育资源匮乏的大环境下,一些父母做出新的尝试,放下孩子特殊的身份,把他们放到艺术的世界去接受熏陶,希望的种子在慢慢发芽,通过长期不懈的坚持与努力,孩子们一次次在国际国内的大赛中获得特别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等等。

9月16日,三位特殊少年的抽象画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他们用色彩来自由的表现内心世界,用艺术的形式来呈现高傲而孤独的灵魂!展览将持续至本月24日,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3位特殊孩子的画展在重庆美术馆举行

参展作品

表达自己的方式是画画

走进美术馆大厅,最先进入视野的便是陈昱先的画,他也是三位展出者中年龄最大的孩子,今年16岁。1岁多时,陈昱先父母就发现他与众不同,眼光很少与人对视,对和其他小孩子的交往没有兴趣,迷恋重复玩耍小汽车的轮子、迷恋风扇旋转等。

16岁的陈昱先带来了多幅画作,他用火热的色彩与世界沟通。

2岁那年,还完全不会说话的陈昱先被诊断出有自闭症倾向,从此,父母便开始对他进行康复训练。

昱先在幼儿园和小学,妈妈一直都陪读,9岁时,昱先开始学习画画。开始,父母并没对他报过高的期望,只是希望他可以安静地做一件事情。但昱先对色彩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展现出一定的天赋。“大约一年以后,老师让昱先用色粉笔作画,借以画画,昱先用色彩充分表达他的内心世界。”妈妈余中华说,对绘画,自己并不懂,所以刚开始那一年,自己认为儿子是在乱画,从年开始,昱先参加内际国内比赛,多次获得金奖、银奖等,之后几年时间里,他不断参加类似的书画大赛,屡有斩获,表现出在绘画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

如今,昱先仍有自闭症特征,他表达自己的方式便是画画。“他对色彩信手拈来,画一幅画,只需很短时间一气呵成。”余中华说,作为父母,他们在艺术上无法给予儿子更多的帮助,甚至无法鉴赏他的画,但通过举办艺术展览,希望可以让他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用美丽色彩诠释生命意义

展出的三位小小艺术家,还有个女孩,她叫廖诗逸,今年12岁,出生1个月就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患儿(先天智力障碍)并伴随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诗逸7岁时,父母将她送去学习画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发挥了无穷的想象力和童真,她的画似精灵古怪,天马行空,很得老师的赞赏,并推荐她每年去参加各种绘画比赛。

据了解,女孩的作品在“天才杯”全国儿童画擂台赛、PHE国际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大赛、WPA世界和平书画展国际青少年书画、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世界华人儿童画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星星河”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等国内国际赛事中获得特别奖、金奖、银奖等。

此外,14岁男孩朱政源也带来了自己的参展作品,朱政源半岁时做儿保被检查出唐氏嵌合体。同时伴有右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经过漫长的物理治疗,又出现了股骨头位置异常,他的右腿发育不理想,比左腿短约5厘米。10岁时学画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画笔展现出来。

画作吸引了市民的围观

不刻意放大他们为艺术天才

“以自闭症、唐氏综合症为代表的特殊群体,其获得支持的网络相对狭窄,更多依赖家庭,然而仅仅依靠家庭的力量无法使得其更好的社会融合。”渝中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画展的目的并不在于画展本身,而在于借此让大家更理性地认识自闭症、唐氏症等特殊人士,不偏执于他们本身的刻板、与众不同的社交行为,也不刻意放大他们为艺术天才,大家可以多角度观感到他们的多彩人生,包容他们与众不同的社交方式,同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oxiked.com/jxxzb/1197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