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口服一种药物,2年以上的无发作的患者,同时进行规律脑电图复查,连续三次无放电者(至少一次16小时以上脑电图),可考虑逐渐减药。
单一用药,术后2年开始减药,减药时间为2-3年,约每年减少20-30%,5-6年减停。
减药案例:
患者张XX,颞叶海马切除术后2年,口服奥卡西平mg(2片)2/日,术后没有过癫痫发作,连续三次检查16小时脑电图是正常脑电图。
术后2年起开始减药,每2个月减少奥卡西平75mg(1/4片),至mg2/日。(具体如下:2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4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6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8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
术后第3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仍正常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mg2/日;
术后4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仍正常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mg2/日;
术后5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仍正常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0。
2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口服2种以上药物,1年以上的无发作的患者,同时脑电图检查无癫痫放电(要求16小时以上脑电图),可考虑逐渐减药。
二种以上药物应用,术后第1年起可每1-2年减少一种药物,最后一种药物减药时间至少2年,6年以上减停;
减药案例:
患者李XX,额叶癫痫灶切除术后1年,癫痫无发作,脑电图16小时无放电。口服奥卡西平mg(2片)2/日、开浦兰mg(1.5片)2/日,德巴金mg(1片)2/日。
术后第2年起,减停mg(1片)德巴金,每2个月减少mg(1/4片)。具体如下:2个月早mg,晚mg,4个月早mg晚mg,6个月早mg,晚mg,8个月早mg,晚mg);
术后第3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仍正常,继续减停德巴金剩余mg(1片)至0.
术后4年脑电图检查仍无放电,减停半量开浦兰,以后依此类推。
2药物治疗或术后无发作,脑电图仍有放电1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口服一种药物,2年以上的无发作的患者,脑电图仍有放电的情况(16小时以上脑电图),建议延长服药时间1-3年,根据之前病情及手术情况,无发作3-5年再考虑减药。
单一用药,术后4年开始减药,减药时间为2-3年,约每年减少20-30%,6-7年减停。
减药案例:
患者张XX,颞叶海马切除术后2年,口服奥卡西平mg(2片)2/日,术后没有过癫痫发作,连续三次检查16小时脑电图是异常脑电图,仍有癫痫放电。继续原量服药至4年。
术后4年起开始减药,每2个月减少奥卡西平75mg(1/4片),至mg2/日。(具体如下:2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4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6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8个月时奥卡西平早mg晚mg,);
术后第5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仍有放电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mg2/日;
术后6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放电较前无变化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mg2/日;
术后7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较前无变化继续减药,继续缓慢减药至0。
2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口服2种以上药物,2年以上的无发作的患者,同时脑电图检查有癫痫放电(要求16小时以上脑电图),可慎重考虑逐渐减药。
二种以上药物应用,术后第2年起可每1-2年减少一种药物,最后一种药物减药时间至少2年,7-8年以上减停;
减药案例:
患者李XX,额叶癫痫灶切除术后2年,癫痫无发作,脑电图16小时有放电。口服奥卡西平mg(2片)2/日、开浦兰mg(1.5片)2/日,德巴金mg(1片)2/日。
术后第3年起,减停mg(1片)德巴金,每2个月减少mg(1/4片)。具体如下:2个月早mg,晚mg,4个月早mg晚mg,6个月早mg,晚mg,8个月早mg,晚mg);
术后第4年复查16小时脑电图较前无变化,继续减停德巴金剩余mg(1片)至0;
术后5年脑电图检查仍相同,减停半量开浦兰,以后依此类推。
特殊提醒:如减药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则立即停止减药,并将药量恢复到发作前的剂量,并与医生沟通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关宇光主任简介首都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科一病区主任、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癫痫中心外科主任、癫痫儿童评估治疗组外科主任专业特长:
癫痫儿童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帕金森、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脑瘫顽固性疼痛幕上大脑区肿瘤、颞叶、额叶、运动语言等功能区肿瘤及其他功能神经外科的诊断和治疗学习和工作经历: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毕业,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曾获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国际神经外科医师访问学者”奖学金、“美国国际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证书及“北京市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资助。.8至今在首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工作,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所办公室主任北京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委员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审稿专家。主要临床工作:一、癫痫综合评估与治疗技术二、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手术成功率95%以上:三、运动障碍病:机器人及立体定向框架结合手术计划系统进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四、脊髓电刺激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病人的植物状态。五、各种功能肿瘤继发及非继发癫痫的手术(新技术确保定位准确且功能不损伤:术中导航、术中唤醒、术中电刺激诱发、皮层电极定位)三博功能神经外科每年完成各类手术约例以上,手术成功率98%以上。学术交流: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5项;在《EpilepsyBehavior》、《EpilepsyResearch》、《StereotactFunctNeurosurg》、《Neuropsychiatry》、《NeurologyAsia》、《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杂志》、《癫痫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与翻译《癫痫外科手术技术》、《神经调控手术技术》《癫痫外科学》、《分子杂交理论与技术》、《PCR理论与技术》等著作10余部;担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审稿专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