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
天气的一天天转凉,
感受到了浓浓的秋天的气息。
这个季节,
也是孩子抵抗力相对较弱的时段,
出现咳嗽、上火、腹泻等症状,
妈妈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秋季干燥,昼夜温差大,对孩子来说,本身身体抵抗力不够强大,极易引起上火症状,再加上寒气入侵,便还会引起肠胃、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
秋季上火
秋季干燥往往会出现皮肤干、嗓子疼痛的情况,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在饮食上让孩子去火。
预防措施:
多给孩子喝水,帮助滋润身体。
孩子身体娇嫩,面对秋天湿度低、干燥的环境,身体容易产生诸多的不适。
预防鼻子出血,让孩子吃些银耳羹。
银耳羹有助预防宝宝鼻子出血的问题,尤其是在秋燥盛行的时候,鼻子比较干燥,很容易出血,银耳羹有助预防宝宝鼻子出血的问题。
让孩子及时清热去火。
给孩子喝些冬瓜汤,冬瓜和排骨一起熬成汤,具有清热去火的效果。冬瓜的凉性不太强,排骨中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为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钙质。
秋季咳嗽
入秋之后,气候干燥,孩子极易上火,从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孩子咳嗽。
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孩子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这时若受到病毒的侵袭,就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
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清淡滋阴为宜,比如炖雪梨汤等。
适度运动,正常作息,提高孩子高发季节的抵抗力。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的罪魁祸首主要是轮状病毒。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秋季腹泻的流行季节,其中10—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这些病毒在小宝宝体内一般有1至2天的潜伏期,集中在小肠,引起肠道粘膜的损伤,影响水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时间长了,就会腹泻。
预防措施:
注意卫生以及腹部保暖,保持室内通风,注意饮食卫生,把好入口关,防止病从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
如何顺利度过“多事之秋”
一、要注意保暖通风
秋季气温转低,遇到气温降低、风雨等异常天气出现时,要及时增加衣物,避免着凉、淋雨。
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合理加湿器、湿毛巾等,适当保持室内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必要时还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墙壁、地板,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与致病能力。
二、注意卫生,勤洗手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
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注意饮食调理
秋季节日较多,同时,作为收获的季节,大量食材源源不断地被提供到大家的菜篮里与餐桌上。
合理科学的膳食习惯对于预防秋季流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保证充足的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
孩子尽量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入梦乡。
五、坚持运动,必不可少
生命在于运动,想要少生病,运动是绝对少不了的。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情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往期热文
“孩子怎么从来不在幼儿园便便?”
“我不是坏孩子,是你没有看懂我!”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个自理小达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