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 > 肺源性心脏病 > 正文 > 正文

男婴出生不满1月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医生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4/4 12:10:42
近日,医院成功为一名出生仅28天、体重3.4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补心”手术。10月15日,主刀医生刘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手术是在仅有一个“草莓”大的空间内进行,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将孩子的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全身氧供(心脏通过血液向全身组织提供的氧输送量)得到改善。▲手术中今年8月8日,杨女士因“胎膜早破”医院生下儿子,取名“小房子”(化名)。儿子的出生,原本让一家人高兴不已,但儿子出生后却出现了呼吸急促、四肢发绀等症状,医院治疗后病情无好转。8月12日,患儿医院,医生继续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治疗,同时积极寻找病因。经床旁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大型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等。该院新生儿团队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在抗感染及呼吸支持基础上,着重改善心功能及营养支持治疗。据主管医生介绍,治疗期间,孩子病情起伏不定,经历了多次血氧、心率下降,所幸都一一化险为夷,在呼吸机支持下血氧及心率都逐渐稳定,呼吸也已平稳。就在大家为“小房子”的病情好转感到高兴时,却发现他已经形成呼吸机依赖,一脱离呼吸机支持,就会出现呼吸增快,伴随有缺氧症状。经新生儿团队评估,原因还是跟心脏病有关,于是联系会诊,经超声医学科再次完善超声心动图,最终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房间隔缺损(10mm)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右心增大、肺动脉高压等。“肺静脉异位引流属于严重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想要彻底治疗,必须尽早进行根治手术。但要为如此低龄、低体重患儿实施如此复杂的手术,对技术团队是一种严峻挑战。”主管医生介绍,手术、麻醉、体外循环、术后监护及护理必须做到极致,孩子才有生的希望。9月6日上午11时20分,在以心胸外科刘炫副主任医师为主刀医师的手术团队、麻醉科、手术室循环组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下,孩子的“补心”手术准时开始。手术中,刘炫手术团队在仅有一个“草莓”大的空间内,成功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矫正引流至左心房,并修补缺损的房间隔。随着手术进行,“小房子”的心脏结构恢复正常,全身氧供得到改善,于当日15时40分手术圆满成功。10月15日,红星新闻记者获悉,在手术后第20天,“小房子”康复出院,体重已达到4.15公斤。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在体重增长、吃奶、睡眠、哭闹等方面与其他婴儿无异。杨霞刘炫红星新闻记者汤小均编辑郭庄责编李彬彬(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oxiked.com/fyxzb/1302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